大學PLUStotheGalaxy:邁向全球在地學習基地的共學生態系 本計畫期能聚焦當代青年移動的遊牧(nomadic)經驗,發展並深化既在地、又全球的學習網絡,讓不同「社區」(communities)的行動者,可以透過網路平台、移地學習、公共參與的形式,形成一個具有活力與創造力的「社群」(Community)。 我們規劃以校內與校外的兩組大小場域,進一步組成「臺大—坪林—宜蘭」的淡蘭道移動式學習路徑。具體而言,本計畫以宜蘭作為主要實踐場所,在場域合作的基礎上結合博物館群、在地高中職、地方團體組織,透過開放課程、交流活動等方式,提供予關心優質教育領域的不同關鍵行動者們,一個共創共學的有機網絡。
由一群跨領域的設計思考愛用者組成,經過學院兩年的育成,現為一個致力於運用設計思考為公部門、企業夥伴打造實驗性專案的新創團隊。
我們相信群策群力的力量,所以認為跨領域或跨部門的合作需有方法;專注於重新設計「專案」的工作流程,拆解「設計思考」的工具,結合專案式學習及其他新創領域的方法論,在模糊、風險高的專案階段,打造能讓人安全探索的時空,設計高品質的失敗來蒐集關鍵資訊,建立可溝通、獲取下一階段資源的成果,並與客戶共同探索價值創造的全新途徑。
我們的工作技術著重於:
- 跨領域協作:建構一個可以容錯和共創價值的合作體驗,由探索問題開始,導入精實及敏捷的方式,釋放既有的人才潛力,發揮跨領域綜效。
- 需求驅動:以人 (Stakeholder) 的需求為核心進行思考,將模糊議題重新架構為可以採取行動的設計挑戰 (Design Challenge)。
- 實驗設計與驗證:透過小而具體的行動持續從使用者體驗中獲取回饋,獲取優化的線索,降低長期投入專案的風險。
我們相信群策群力的力量,所以認為跨領域或跨部門的合作需有方法;專注於重新設計「專案」的工作流程,拆解「設計思考」的工具,結合專案式學習及其他新創領域的方法論,在模糊、風險高的專案階段,打造能讓人安全探索的時空,設計高品質的失敗來蒐集關鍵資訊,建立可溝通、獲取下一階段資源的成果,並與客戶共同探索價值創造的全新途徑。
我們的工作技術著重於:
- 跨領域協作:建構一個可以容錯和共創價值的合作體驗,由探索問題開始,導入精實及敏捷的方式,釋放既有的人才潛力,發揮跨領域綜效。
- 需求驅動:以人 (Stakeholder) 的需求為核心進行思考,將模糊議題重新架構為可以採取行動的設計挑戰 (Design Challenge)。
- 實驗設計與驗證:透過小而具體的行動持續從使用者體驗中獲取回饋,獲取優化的線索,降低長期投入專案的風險。
未來大學
Future NTU
面對已經浮現的多變未來,臺大需要提供有理想性與開創性的學習場域,讓每個帶著自己的天賦與限制、期待與迷惘、理想與現實來到這所學校的學習者們,能夠自由激盪、砥礪成長、進而實踐自我,完成自己獨特的使命。在過去兩年的時間,我們透過未來大學論壇與工作坊的集思廣益,檢討了現有制度的限制,更提出了許多未來大學的策略方向以及具體執行方案。 期待透過這些方案的實施與迭代更替,能讓每位帶著學習心志的師生員工一同打破現有框架,將實踐過程中所累積的知識、經驗與智慧,透過這所「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開放式大學」,散播到更多人身上,提升群體智慧,也讓社會朝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製作皮件的過程中,除了基礎技術與知識外,能力的累積通常來自於克服大大小小的挑戰後,伴隨而來的經驗法則。你會因為自己作的皮件跟外面賣的一樣精緻而充滿成就感。台大皮革手作社致力於「動手作皮件」的理念,希望從皮件開始,讓大家對於動手作皮件有體會之後,未來可以將動手作的精神擴充到其他領域。
NTUMaker為台大的非營利社團,旨在促進對實作有興趣的同學互相交流,推廣動手作之技術與精神,並鼓勵從中學習加工、設計、組裝、控制等相關知識。
陽台工作室
DAYU Studio
在探索當代科技與公益結合的不同可能性,並且探究當代工藝不同層面的意義。目前以『再聲實驗樂器』為創作主軸。『再聲』及『再生』,樂器本生的材料來源為生活周遭的廢棄物再生的。『實驗』為創作目前非傳統常見的樂器,樂器的形式有較民俗性的樂器和現代的電子樂器。而為什麼選擇樂器為創作主軸呢?那是我認爲樂器是很好的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創作品,同時也是可以再重複創作的作品。將來的計畫是將不同樂器組合起一起演奏曲子。
一聽到鋼管舞,你會聯想到廟會活動?夜店表演?還是需要柔軟度、肌耐力與協調性的競技運動與表演藝術?「鋼管舞文化與實作」每週包含一堂實作課與一堂文化課,實作課到台北完美極緻鋼管舞教室,邀請具有豐富教學及表演經驗的Wendy店長,搭檔璇璇老師雙師資指導基礎鋼管舞技巧,開發同學肢體潛能;文化課則由課程提案人兼助教進行分享,讓同學認識鋼管舞的多元可能及相關議題,並邀請Ian老師進行演講課程,以其精銳的觀察和深厚的鋼管經驗,為課堂帶來更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