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自己的科系,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畢業在前,卻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走? 想要做新的嘗試,卻又被現實綁住?多數的大學生都面臨對於人生感到焦慮與迷惘,或即使富有想法,卻因為各種內外在限制,在還未踏出行動前就止步。
本課程將以設計思考,與學員一同探索與定義人生方向,並發想與嘗試創新的人生選擇。 本課程將以多元形式進行,整學期的課程包含密集型工作坊、主題討論、小組回饋、行動方案,並以設計思考之方法探討人生觀、工作觀、愛等不同人生面向,藉此讓學員能設計出屬於自己獨特的人生。
本課程將以設計思考,與學員一同探索與定義人生方向,並發想與嘗試創新的人生選擇。 本課程將以多元形式進行,整學期的課程包含密集型工作坊、主題討論、小組回饋、行動方案,並以設計思考之方法探討人生觀、工作觀、愛等不同人生面向,藉此讓學員能設計出屬於自己獨特的人生。
本課程透過儀式、場景與設計的視角,在宜蘭場域探索與發展「生活博物館」的概念學習與體驗方法原型。課程內容除了結合理論與案例的討論,探討儀式、場景與設計的交互作用以及多元意涵,更重要的是將透過課堂講座、工作坊與場域參訪,創造與地方社區的連結及對話,以探索宜蘭深溝在地博物館作為地方生活與展示學習空間所涉及的物質文化生態系統、集體記憶與社群認同,如何可能藉由體驗設計來發展融合地方不同世代不同文化價值觀的機制。最終我們希望同學可以結合對經驗、理論和案例討論,體驗模式的創意共融提案。
本課程將社會作為劇場,將展演視為社會過程,探討各種團體與個人身份認同的展演。本課程會帶領學生一起探究日常生活展演性(everyday performativity) (尤其是與族群,性別,地方與國家等認同相關的展演實踐)與各種文化展演(如演唱會,運動會,劇場與儀式等)之間的關係,並藉由理論及實證研究的學習與討論,關注展演與社會的互動性發展關係 。在大學PLUS計畫支持下,本課程與南澳高中原專班課程合作,以南澳部落為跨域對話以及混成學習的場域,引入多元的學習資源,透過臺大與高中原專班學生的協力共創,展現部落學子觀點對於「生活博物館」在地意涵的探索歷程。
陽台工作室
DAYU studio
在探索當代科技與公益結合的不同可能性,並且探究當代工藝不同層面的意義。 目前以『再聲實驗樂器』為創作主軸。『再聲』及『再生』,樂器本生的材料來源為生活周遭的廢棄物再生的。『實驗』為創作目前非傳統常見的樂器,樂器的形式有較民俗性的樂器和現代的電子樂器。而為什麼選擇樂器為創作主軸呢?那是我認爲樂器是很好的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創作品,同時也是可以再重複創作的作品。將來的計畫是將不同樂器組合在一起演奏曲子。